宜宾:产教融合招生模式探索
来源:四川职高信息网 时间:2024-09-14 16:55
宜宾在产教融合招生模式上的探索,主要体现为一种深度融合教育链与产业链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招生与培养模式。以下是对宜宾产教融合招生模式探索的详细阐述:
一、总体思路与战略规划
宜宾市以“城市围绕大学建、产业依托教育兴”为总体思路,通过“产、教、城”一体规划布局,推动产教融合深度发展。这一战略规划不仅促进了教育与产业的有机融合,还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二、具体举措与成效
-
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
- 宜宾市通过规划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,吸引了一批高校前来办学。截至目前,宜宾高等院校达到12所,较2016年增长5倍,在校大学生人数也大幅增长。
- 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宜宾市的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,如新能源、智能汽车、智能终端、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,均成为高校的重点发展领域。
-
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
- 宜宾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,鼓励企业以资本、技术、管理等要素参与职业院校办学,并享有合法权利。同时,设立产教融合专项资金,支持建设产教融合平台。
- 实施“三个一”建设模式,即在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的规划区域内,合理分配教学科研、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和区域商业配套及住宅开发的用地比例,实现“双城”持续健康发展。
-
校企协同育人模式
- 宜宾市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,通过共建实训基地、双师教学团队、研发平台等方式,实现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。
- 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、校本教材开发、学生实习就业等工作,形成“班级—车间”双环境育人、“教师—师傅”双导师育人、“学生—员工”双角色育人等具有“宜宾特色”的联合教学模式。
-
开放办学与国际合作
- 宜宾市推动高??苟嗖慵?、全方位国际留学生交流与合作,实施“留学宜宾”计划,差异化设置留学生专业,满足多样化留学需求。
- 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,提升宜宾教育的国际化水平,同时也为产教融合带来更多的国际视野和资源。
三、招生模式创新
-
订单班与冠名培养
- 根据企业需求开设订单班,实现招生与就业的无缝对接。企业参与招生过程,提出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,学校按照企业需求进行招生和培养。
- 实施冠名培养项目,企业为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、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等支持,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就业竞争力。
-
产教融合型招生宣传
- 在招生宣传中突出产教融合的特色和优势,展示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成果和成功案例。通过组织校园开放日、企业参观等活动,让学生和家长更直观地了解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和就业前景。
-
建立招生与就业联动机制
- 建立招生与就业联动机制,将招生工作与就业工作紧密结合。通过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,预测未来几年的就业趋势和人才需求变化,为招生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。同时,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,确保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并满足企业需求。
四、未来展望
宜宾市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改革,推动教育链、人才链与产业链、创新链的有机衔接。通过不断创新招生模式、优化专业设置、加强校企合作等方式,为宜宾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。同时,宜宾市还将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新路径和新模式,为其他地区的产教融合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。